close

中研院前生化所所長陳慶士被爆捏造新藥研究數據,新藥開發等生化領域的研究造假事件也很常見。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分析,學術造假關鍵不外乎為金錢、升遷、表現、聲譽等,整體來說,就是一個字「貪」,以陳慶士為例,或許他是為了自身學術地位,才會數字造假,在台灣如此,國外也是一樣,國外學術界也沒有想像中那麼乾淨!

賴基銘舉例,有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免疫學上成就非凡,聲稱透過免疫技術,讓黑老鼠變成白老鼠,一時之間,贏得美名,某家公司因此投入四億美金經費,沒想到幾年後證明是一場騙局,當事人無法自圓其說,金主請來一名優秀的印度女藥物博士拆穿騙局,原來諾貝爾獎得主也會造假,將數據套來套去。

著名的Oncotarget 期刊則成了偽造數據學術醜聞的受害者,賴基銘指出,原先只要能夠刊登於這期刊的研究論文,作者就可獲得相當高的積分,但近年,不少來自中國大陸的癌症研究論文在刊登此期刊後,被揭發內容不實、涉及誇大造假,以至於這學術期刊從今年起,論文積分零分。

賴基銘指出,新藥研發過程大致分為兩大階段,前期以細胞基礎研究為主,研究人員發表看似成功、漂亮的數據,外界確實很難查證數據是否正確;一旦順利吸引了龐大資金投資,進入臨床試驗,結果與預期差太多,騙局就可能被揭穿。

曾有人偽造研究成果,想藉機大撈一筆,將研究高價賣給國際大藥廠。但在基礎階段研發造假的新藥,進入臨床後,就經不起考驗,金主投入大批經費及人力後,發現一切都是假的,揭發後,涉及造假的研究學者也完蛋了,不管國內國外醫學領域上幾乎已無容身之處。

對於陳慶士涉嫌捏造新藥研究數據,內醫界熱烈討論,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重批此學術醜聞,「令人傷心,對台灣學術所造成的傷害太大了,必須花很久的時間,才能彌補」。

李源德說,台灣接連幾次爆發學術造假事件,讓國際學界對台灣研究報告,打了一個大問號。對於台灣新生代研究人員來說,臨床成果想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,難度勢必更高,不過,從正面角度來看,這是一次付出了慘痛代價的警示,未來台灣研究人員應該不敢再犯。

更多udn報導:
婚攝失手將睡新娘圖混入婚紗照 新郎退婚怒PO網
剛告別主播台 女主播被爆離婚6年
怎麼住人? 家被19墳墓包圍 婦人怕怕
富二代千金就是狂!美女網私宅房內舉動遭曝光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AB%BE%E8%B2%9D%E7%88%BE%E5%BE%97%E4%B8%BB%E4%B9%9F%E9%80%A0%E5%81%87-%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gk4t4wzwl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